【江湖姐訪談】克拉克2

总览

开篇

[江湖姐]
本期嘉宾(Clark)是本频道第二位“返场嘉宾”
上一期他通过玩清明梦认识创世神, 继而认识真神的过程让大家惊叹不已
没有看过的朋友一定要去看一看.
而这半年他更是“玩”大了, 已经到了最后的境地了
但是他很坚定地说, 任何人都可以认识创世神和真神
不需要清明梦, 不需要各种“误打误撞”, 只需要找准方向
那么到底是什么方向呢? 这就是本期他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回顾

[江湖姐]
谢谢你再次接受访谈. 上一次的访谈非常精彩
观众的反馈很热烈, 很多人也在期待这个第二次访谈
那可能有些观众还是没有看过第一次的
所以麻烦你先用一两分钟的时间, 简单地回顾一下好吗

[克拉克] (后略, 非引用字段就是克拉克的叙述)

我们上一期讲到, 对于这个神的认识
要认识到有一个创世神, 还有一个真神
真神是彻底的这个圆满、完美、彻底的满足
而这个创世神呢, 它可以说是全知全能的, 可是它存在一个不满足
是基于它的不满足, 所以它借着真神的能力来创造了这个世界

split.png

并不是说是由真神创造了这个创世神, 或者说是真神生出了这个创世神
真神它本身是圆满的, 它没有任何动力去做这个事情
我们只能说是: 创世神作为一个主体来看待, 是从真神当中来的
它基于一个分裂, 首先创造的是自己. 就是从这个0到1
我们这里画了一个圈, (代表)有一个侷限. 把自己圈起来了.
那么它的下一步就会顺着这个惯性, 进一步地局限,进一步地分裂.
来完成这个创造的过程

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从1分裂成了2
那么由2再进一步地进行分裂, 形成了这个万物
所谓的真神它可以跟这个, 道和这个无极对应
一指的是这个主体
二指的是这个主体和客体
三指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
因为它的进一步互动, 使得这个客体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裂
最后分裂出的效果就是这个万物, 而这个万物它都是在这个客体的部分
这是上一期的主要内容

return.png

我这一期主要给大家想讲的就是:
怎么样能从创世神1 这个阶段认识到真神0
并且呢认识真神0又分为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需要对于这“我”这个概念
要有一个怎么样的认识, 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地认识这个真神

如何认识”1” - 纯粹的”我”

[江湖姐]
在认识真神之前呢, 先还得认识创世神1
你当年是通过清明梦认识到的
那我们普通人没法做这个清明梦的, 怎么去认识到这个1呢?

这个1和纯粹的这个我的概念
它其实是一回事, 绑定在一起的, 完全是一回事

如果你认为就是这个我是一个身体啊, 或者我是一个意识呀
我是一个灵魂呀等等这些, 你认为我是什么之后
你跟一个具体的客体内容进行了绑定
那么你说的这个我, 他就有了很大的问题
他其实肯定就不是这个我

当我们把这个我抽象出来, 后头没有跟着一个什么客体的情况下
这个我才是, 我们这里边说的这个“纯粹的我”的概念, 就是这个纯粹的主体
然后呢这种纯粹的主体, 是每一个人都能直接的, 有一个直觉上的认识
因为你一旦说话, 你都一定会想说啊, 我怎么怎么样, 我怎么怎么样
不管干什么事情, 你一定会带着这个我, 我们要把所有的客体都抛除掉
什么我们的身体呀、意识呀、灵魂呀, 这些东西全都扔掉
这些都是客体现象, 都不是真正的我

反过来在这个情况下, 我们回过来反思说: 哎, 这个“我”到底是什么?
找到这个我, 找到这个主体, 找到这个直觉上的这个我, 纯粹的这个我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这里面说的, 跟创世神直接相连的这个我
这个每一个人的这个主体, 他其实都是由创世神1 的这个主体分裂而来的
他们可以说是同一个1, 也可以说1=1+1+1+1+1这么一个情况

[江湖姐]
这就是你上次说的
“我就是神,神就是我”对吧

1toAll.png

对,我们要通过这个图, 认识到他这个主体性是怎么来的
每一个人他都能认识到这个自己有这个我
这肯定你不可能丢掉, 你甚至是随时随地你都能感受到这个我
只不过我们现在就是说, 要认识到这个纯粹的这个我
而不是说是夹杂了什么一个具体客体的这个我
借由这个我认识到了这个所谓的1, 也就所谓的创世神
这是我们的第一步

[江湖姐]
那就是说, 我说了我不是我这个身体
我不是我这个头脑, 我不是这个不是那个
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我了

最后剩下那个纯粹的我

[江湖姐]
这个说起来是这个道理, 但挺难做的到的呀

他应该是最容易做到的.
因为你对这个我, 他是一个直觉上的认识

[江湖姐]
我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什么体验呢

没有没有, 你一旦有了一个什么体验, 就成了一个客体的对象了吗

[江湖姐]
我听说包括有些嘉宾也说
他在一种打坐或者服用致幻剂的情形下发现我消失了
那这个“我消失了”跟

他指的是这个原先被当成是我的那个客体没了
他既然能意识到“我没了”, 那还有个意识到我没了的那个主体

[江湖姐]
对,那你还是得有这个“体悟”对不对?
你体悟到(客体)的我没了, 然后你才能剩下那个光是主体的我

进一步认识”主体”1

subject1.png

外面这个圈就表示它
这个主体它是有一个局限的

[江湖姐]
外面那个圈, 实际上你说的就是刚才那个1对不对

对指的这个一, 它是具有一个个体性的
它是具有一个局限性的, 它是有一个区格性的
它是把这个内跟外区隔开的这么一个情况
但它是主体

因为你到0的时候它就没有这个圈, 因为它是无限
而这个圈代表它是有一个局限, 拿这个圈来框架出什么是我, 什么不是我
那个圈以内的这个东西是跟我挂钩的, 圈以外的就被我排斥掉, 就跟我没关系
是通过这个圈来划分什么是我, 什么不是我.
这个是主体, 这个很明确的东西

然后后面这个箭头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说这个主体带有一个指向性
这个人随时随地, 他都有感受到一种不满足
这种不满足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不满足
他好像并不是说, 是对具体的某一个东西不满足
而是他就是有一种很底层的一种不满足
这种不满足我们打一个比方
就好像口渴了, 我们感受到他口渴了
可是并不是说, 我具体的要喝一杯咖啡呢
还是喝一杯凉白开呢, 喝一杯冰可乐呢, 能够让我解渴
而是什么其实都是能用来解渴
可是我就是想喝, 这么一个抽象的感觉
就是你总好像有一种不满足, 想要抓取点什么
想要指向一个什么, 想要跟什么绑定住
来填补自己这个不满足
我们就是用这个箭头, 也就表示它的这种指向性的
这么一个感觉

这个圈和这个箭头, 都是代表了这个主体的一个性质
一个性质是有个局限的性质, 一个性质带有一个不满足的
有个指向这么一个性质

那么下一个图我们会看到
我们这个时候, 把那个客体的这个部分去掉
这里就只剩主体的这个结构, 它包含这两个很经典的性质

noObject.png

镜子: 关于主体的经典比喻

常见的沿用了数千年的这么一种对主体的比喻
就是拿镜子来比喻. 镜子它能够照见东西

就是说这个主体, 它的这个功能就是能够照见东西
就好像我看见了什么, 我看的这个功能是来自于主体
而被看到的内容是客体
凡是我能知道点什么, 这个知道的功能是来自于主体
而知道的这个对象, 知道了具体什么内容都是客体
就好像镜子, 镜子能够照东西, 把镜子比作了主体
但是镜子照到的具体这个影像, 这些影像全是客体
那么这个时候, 镜子就是跟前面这个1它是对应的

可是这种情况下, 如果拿镜子做比喻的, 那么0是什么呢?
它是有两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就是, 当镜子的外面这个框没有了
它镜子是变成无限大的一个镜子,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它没有这个框了.
你现在有这个框, 相当于你照的范围是有限的
你如果没有这个框, 它照的范围就是无限的
这是其中一种比喻. 但这个比喻我认为还是有一点问题的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比喻
就是对于0的一个比喻, 就是如果把镜子打碎了
没有这个镜子, 框也没有了、镜子也没有了
这种情况下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拿没有镜子来比喻0, 当然这个就更加抽象的一个情况了
所以说在这个情况下, 这个0无所谓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说它是存在, 其实把0局限了
说是它不存在, 其实也是把0局限了
所以说它存在或者不存在都其实不对

对于镜子比喻还体现出了一点就是
所有的问题疑惑, 也都跟这个镜子相关
因为镜子框住了这一个圈, 有这个局限
那么它就会有它照不到的地方, 这就带来这个各种问题
这也是这个比喻所能看到的对应的关系

主体的麻烦

刚才说的, 不管是这个结构也好,
还是这个镜子也好, 这个能照的功能也好
这些东西全都是属于这个, 主体的的一个属性
我们只是用这些词来描述它
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纠缠在一起的, 没法分开的
要有就一起有, 要没就一起没

noObject.png

由圈来代表这个局限性, 由箭头代表这个指向性
不满足的、想要抓取的这么一个属性
由镜子所代表的它这个“能够照”的这个主体性

接下来会说这些属性, 它为什么存在问题
这个东西是跟接下来的操作相关, 为什么说它是一团

从1认识0的过程如同从万物认识到主体1

return.png

怎么样能从1到0. 它的方法就是看到1它是有问题的
反复的看到1它究竟有什么问题
使得我们特别强烈地、想要把1认同的这么一种心态放下了
那么就能很自然地从1过渡到0

Allto1.png

包括这个怎么从万物作为人的身份, 怎么认识到1也是
因为原先你是很执着的, 要把某一个客体当成是我
现在发现那些都不是我, 那些东西反而是给你带来了痛苦
那么现在是要离苦得乐, 想要彻底的幸福圆满, 想要彻底的拥有各种各样的,
或者是像1的话, 它就是一个全知全能, 朝这个方向走的话
我们自然而然, 愿意把局限性的客体放下, 越来越清楚这个局限, 走到了1
大概是这么一个思路

第一阶段: 偶然体验, 随机发生

returnStep1.png

那么我们就来到了, 认识0的第一个阶段
刚才我们描述的全都是这个1, 就是这个“我”
这个纯粹概念性的我, 它是什么样子的

怎么能从这个对于1的这个认识, 转向对真神0的这个认识
就是说要发现这个我, 他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
这个我并不值得被当做是我, 那么到了这个第一个阶段
就是有些人, 他机缘巧合之下, 对于真神有过一两次直接的体验
他这个时候就发现:
前面他所认识到这个纯粹的, 这个我也是有问题的
这个问题就出在了他的局限性上面, 他不是真正的圆满完美
但是因为他对于真神的认识, 只有一两次这种认识
他这个时候就倾向于认为对于真神的直接体验, 很可能只是纯粹的随机发生
所以有些人会做比喻, 说是好像中彩票了, 或者是走路上被雷劈了, 之类的
他认为这个事情也是不可复现的

通常来说, 在这个方面描述的比较恰当, 就是认为这个事情
只能由真神来提供给这个人, 而不是人去主动追求这个东西
想通过在客体上的各种现象, 进行一系列操作来认识真神
这些是毫无意义的!

[江湖姐]
那你的第一阶段是怎么样出现的呢

之前的故事讲的是,
我先认识到了1, 发现这个1是有问题的
然后经过了几年的这个探索, 然后在看书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啊
还可以有这么一个圆满的存在
然后有一个直接的领悟, 然后就直接体会到了这个0这个真神
到底什么是所谓的, 这个完美圆满彻底的满足

而且那个时候我也是认为, 这种事情就只能靠误打误撞
干什么事情都跟这个, 对真神的直接体会是不相干的

[江湖姐]
你体验到真神, 其实就是你体验到这种圆满了是吗

对对对. 就是这个圆满完美, 这个彻底的满足

在第一阶段对真神有人认识之后
真正的意识到前面这个1, 纯粹概念的我它是有问题的, 有局限的
就没有那么像原先这么抓住这个我不放了
前面那个阶段我发现, 这个我或者说这个1有问题, 但是我还是把它抓住于不放
直到直接对这个真神有了体验之后, 才真的把这个松脱开了
这个圈他还在, 还是实线的圈, 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增加概率, 调转方向

到了第二阶段, 对这个真神有了多次的直接体验
这个时候思路就有一个转换, 他认为存在某种方法了
你一次两次那就是纯随机, 可是你一旦要多次能够复现这个体验
或者起码我们会说: 增加了这个发生的概率
原先可能说是: 哎, 一年能不能出现一次
现在变成可能一个月就能出现几次, 甚至几乎每天都出现
可是这个对于真神的直接体验, 还不能掌控
还不能说是我想啥时候有就啥时候有
这个时候心里边就会认为有一种方法

绝大多数你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方法
全都是在讲这个肉体摆个什么姿势
我脑袋里面想个什么事儿之类的, 要打坐呀什么
那些都是跟客体现象产生关系

可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方法,
是对这个主体进行了操作, 它不是对客体进行操作
前面我们讲到了这个主体
它有这个圈, 有这个箭头, 它有这样的属性
我们就要反过来利用它的箭头的属性
只不过箭头指向方向变了, 之前指向的方向是指向了客体
在图里面表示, 就是从圈的边缘延伸出来, 指向了圈内

changeDirection.png

现在到了第二阶段,
我们圈还是这个圈, 箭头还是有这个箭头的结构
可是箭头的方向它变了, 从原先的指向这个中心的客体
反过来指向了圈外的这个“无限”

[江湖姐]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这个到底什么意思吗?

之前这个人他总觉得: 我的幸福、我的快乐
是可以通过客体现象中的一个具体的事情, 来满足他

现在到了第二阶段
他发现那些客体一定是不能满足他的
我想要彻底的幸福快乐, 或者叫彻底的自由, 彻底的完美彻底的圆满
我们对于这个的渴望, 远远大过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现象、客体
不管是肉体也好、精神也好、灵魂也好、意识也好, 远远地大过了那些东西
这个转变它是出现在主体的结构上的

它一旦转变了, 就可以有多次对于真神的直接体验
随着他对真神体验次数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
这个箭头就从原先比较靠里地方, 逐渐靠外, 越来越靠外, 越来越靠外
随机发生对于真神的体验的次数, 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那么他就从第二阶段, 逐渐走向了第三阶段

[江湖姐]
就是说那些认为存在方法, 来增加这个可能性
其实他是没方法的, 只需要你掉头就行了对吗?

对对

[江湖姐]
转变这个方向实际上就是方法, 而不是说你还要去修行啊

那些东西毫无意义, 就是在跟客体纠缠, 那就都毫无意义

[江湖姐]
但这个时候你还是有个念头
就说你想去追求, 直接对真神的更多体验

对, 还有这么一种渴望

[江湖姐]
或者说我的一个心态的改变
一个价值观的一个改变, 人生目标的一个改变
一改变了, 我就能够更多地体会到真神了吗

对, 就是这个一改变就完事了

[江湖姐]
实际上就是说, 能够更多的体会到那个圆满的

对, 就是能更多的体会到圆满. 就是这样

[江湖姐]
第一阶段的那个(体验)圆满是“中彩票”
我们根本毫无控制, 对吧.
到了第二阶段
你也认为跟修行不修行也没关系
但是呢就是我自己肯定是有一个改变了
车调头了, 然后就自然而然
能够有更多的对真神的体会了

对, 对, 自然而然

[江湖姐]
你是这样的吗.

对,在录上一次节目时候. 其实我当时就已经处在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随时体验, 不可兼顾

dualDirection.png

到了第三阶段的时候
终于这个箭头突破了这个圈了, 他从这个局限的这个圈出去了
然后这个箭头, 就是能随时在这个圈边缘反转
它想指外就指外, 想指内就指内, 指内就指向了这个世界之内的, 这个现象客体
指外就指向了世界之外的真神. 因为它在这个圈的边缘, 他就能够随意调转

在这种情况下, 那么他就可以选择
我这个时候是想体验真神, 立刻就能体验
体验完真神, 我想回到这个现实世界, 也立刻能回到

可是呢这个时候, 这两种体验是无法兼容的
他要么体验的是真神, 要么体验的是客体现象世界
当他注意力关注在真神的时候, 他这个人就几乎跟死了差不多
身体就在那完全不动, 五官完全关闭, 对外界没有任何感知

[江湖姐]
那你是怎么进入到第三阶段的呢

第三阶段就是第二阶段, 到一定程度就自然而然到了第三阶段
这个方向转变一旦发生之后, 后面就水到渠成到了第三阶段

[江湖姐]
也就是说我们确确实实要把对这个世界的这些追求都要放下
对这世界的这些欲望都要放下, 这个方向的转变.

在世间上该吃吃该喝喝, 该干啥干啥其实也没关系
重点是你不能再觉得, 世界上这些东西能给你带来彻底的满足
彻底的满足只能是由这个真神能够带给你的

[江湖姐]
只要认识这一点就行了

你不再觉得我赚大钱, 功成名就什么的, 就能特别满足
你不再觉得这个事儿就行了.
你觉得只能靠这个真神, 才能给我带来特别满足
就这么一点事儿就完事了, 没那么复杂

[江湖姐]
大家去修这个、修那个的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就图一乐儿, 你不能说没用. 你对于客体现象来说当然有用
比方你练瑜伽, 如果做那个身体姿势, 你就身体健康了
你如果练王瑜伽那些, 你就好像获得了一些领悟什么的
各种方法都可以练, 你打坐想打也可以打, 日常该干啥就还可以干
想上班也可以上班, 想打游戏也可以打游戏
仅仅只是你观念上发现, 这个不能给你带来彻底的满足

[江湖姐]
反正到了第三阶段的时候
但凡什么时候需要体验真神, 体验圆满
我就马上可以进入到这样一种体验当中
是这个意思哈?

对,第三阶段就是这样子的
体验那个真神的时候, 就肉体不起作用
当他从这个体验真神的状态出来之后
这个肉体就恢复正常了

[江湖姐]
每一个阶段, 甭管体验的频率会怎么样
但是他那个“圆满”是一样的感觉

对都是圆满, 圆满就是圆满

[江湖姐]
但是对你的日常生活是没有影响的

没有影响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在体验真神的时候, 通常都时间比较短
或者就算是个长时间的, 也是本来处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
所以就对日常生活没影响
到第三阶段, 你已经能随便控制这个时间了什么的
你想一分钟就一分钟, 想一个小时就一个小时
想个一天三天五天, 这就一天三天五天

[江湖姐]
你最长的时间
在这种状态下有多少天?

我都会搞个短一点的, 最长也就一个小时
快速地进出, 就是一个小时之后, 想搞再搞上一个小时
不会说是我一次性设定, 让他搞个三五天, 不会这样搞
(体验真神)一定以这个主观体验
到底是不是体会到了“圆满”作为标准
那么外界的所有现象(呼吸、心跳等), 全都不能作为标准
这个是很明确的

在这个时候, 如果体验到真神, 那么对现象世界就是毫无知觉的
如果体会这个现象世界, 那么就没法体验真神, 在这个阶段就是这样子
这是很明确的

[江湖姐]
那么在这个阶段, 你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能力
当你回到这个日常生活中来的时候, 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我没注意这方面的事情
对1的认识的过程中, 会逐渐趋向于全知全能(他体会过能力大大提升)
对于0的认识的过程中就是圆满完美, 但是这些都是主观体验
我在第三阶段就很短到第四阶段了
所以就没有太关注这个, 第三阶段跟日常生活有多大关系

[江湖姐]
多短暂?

就几个月吧

第四阶段: 随时随地, 同时兼顾

第四阶段就是要对于上面说的结构, 这个我要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发现它竟然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只要把它放着不放的话, 那么就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
不是说这个我彻底没有了, 而是说不再把它就抓取上了

letGo.png

那么还有这个结构, 还会起作用, 这个虚线就好像漏成筛子了一样
外面的这个无限的圆满就能随时漏进来, 随时能够体会到这个圆满了
他就不需要再向外了

箭头为什么向内, 他还要保留这个功能
来跟这个向内的这些, 客体现象进行互动
只不过这些都变成了虚线, 它只是在使用这个功能
而不是特别把它当成一回事了

[江湖姐]
可以同时体验到真神和现象世界
比如你现在跟我在这个视频, 你也是在体验圆满?

对对

[江湖姐]
你时时刻刻觉悟到这个圆满, 但是对你的日常生活

对,该干啥干啥

[江湖姐]
还是以前的你, 而且还弄得你这辈子
已经失去了追求的动力了, 因为它都在现象世界嘛

[江湖姐]
那你这种觉悟有啥好处啊?(調侃)

好处就是体会到很圆满啊, 随时随地就可以高兴
出去也可以表现出跟人要吵架生气, 要跟人家配合吵架生气

[江湖姐]
但是就很奇怪呀, 怎么可能别人还会那么容易激怒你呢
你“怒”在哪里呢?有啥意义呢?

就是表演嘛, 其实也没有真的怒, 但是要配合别人表演一下
你要是没怒了, 反而给大家带来好多困扰
怒这一下可能事情就都顺畅了, 这是配合大家

[江湖姐]
你按照这个惯性, 照样去扮演你的角色是吧?

[江湖姐]
从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时候
关键就是你转变了这个大方向

自然而然就能到第三阶段

[江湖姐]
那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 也是自然而然地就到了吗

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 这个是有一个很大的突破要搞
发现这个我有很大的问题
认识到这个我, 是各种问题的根源
彻底的决定对这个我要放手, 然后他就变成虚线这个样子

[江湖姐]
我怎么才是放手呢

Allto1.png

它是要配合起来的, 包括前面也是
为什么会认为那些, 原先认为那个客体是我
后来为啥认为那些客体不是我了
就是因为如果我把那些客体当成是我, 给我带来了很多痛苦压力
不值得把它当成是我, 逐渐探索发现那些确实也不是我
然后找到了这个纯粹的我

dualDirection.png

现在发现就算这个所谓的纯粹的我, 他也是带来一切痛苦压力的这个根源
所以在认清了这一点之后, 自然而然地愿意放手

letGo.png

因为目标是要追求真正的这个圆满、完美
那么这个由所谓的这个我, 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就没必要再跟它较这个劲了, 就可以把这个我放掉
自然而然地愿意把这个我放掉了

就一定是先看到它是有问题的, 它给我带来了痛苦压力各方面的
它不值得我再抓着它了, 终于这个问题它就解决了
是这么一个逻辑, 这么一个关系

[江湖姐]
这个逻辑我是明白了. 你当时是怎么到这第四阶段的呢

我在第三阶段的时候, 发现这个第三阶段不好
这个体验真神和这个日常生活它是不兼容的
我发现这个事不好
当时有一种直觉, 就觉得体验真神不应该是如此不方便
好像我还得要进行一步操作
我来选择啊, 我这个时候体验真神, 那个时候不体验
这步操作很不方便, 感觉不对, 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然后我就反复地体会
到底是什么导致真神, 跟这个现象世界不能共存
反复地体会发现, 就是这个“我”带来的
就是这个纯粹概念性的我, 它本身引起的
于是把它就给放掉了

这个认识到它一定是, 有一个直觉上的体会
不是说我们这空口白话随便说说, 说他是个问题就完事了
直觉上真的体会到那是个问题

[江湖姐]
第一个是客体消失了

noObject.png

[江湖姐]
到了第四个阶段是主体也没了

letGo.png

对,主体也没了.
也不能说它没有, 它还放在这儿使用它的这个功能
只不过狠狠地抓取它, 它就是实线
现在它成了虚线, 它就成一个灵活的东西了

[江湖姐]
你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走过来的时候, 你说我随时可以体验真神
随时可以体验圆满, 谁在体验?

只是一个方便性的说法
在体验那个时候, 其实那个时候也没有1了
在体验真神的时候, 那个1也不存在

[江湖姐]
“真神体验真神”?

可以这么说. 虽然这个说法也是很成问题的
我们只能勉强

[江湖姐]
你说“我就是神,神就是我”
这个还容易理解一点

[江湖姐]
最后“真神体验真神”

最后可以说是真神体验真神, 因为主客对立已经没了
你就没法说这个是谁体验谁了
这个我,这个1, 它是体验现象世界的主体
留下的这个虚线了, 它是灵活的
不像原来是个实线, 你没法突破它
现在它是个虚的, 它因为是虚的, 它就漏成筛子了
那真神随时就

[江湖姐]
它(1)不能够遮蔽你对它(0)的这个认识

对对

[江湖姐]
就现阶段有多少比例的人, 能够认识到这两个呢?

所有人都可以认识到1和0

[江湖姐]
这是理论上

实际上也可以呀, 是大家不愿意搞这个事情
大家都把目光都放在客体现象上了
你当然就没法认识1和0了
你只要突然发现: 哎, 这个客体不值得, 它不好、不想要它了
立刻就可以体会这个1和0, 就这么简单
你总还觉得不甘心, 还想要折腾点啥事呢
觉得非得靠折腾点事, 才能抵达一个什么目标
总还抱着这种观念

最后的强调

[江湖姐]
对于我们普通人, 想走到这些阶段的, 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4Step.png

前面说的这个一定要强调, 就是这个结构, 它是一个抽象的
包括这个箭头也好, 这个圈也好, 还是什么
它都是一个抽象的倾向
你要是把它当成一个具体的东西, 那就完了, 那就成客体了
越抽象越跟“纯粹的我”的概念接近
画图只是我们没办法, 拿这个图来表示一下
可是一定记得这个是个很抽象的东西

然后一定要注意, 到第四阶段之后是要发现这个东西
这个纯粹的我, 它跟这个压力啊痛苦, 它存在的这个绑定的关系
所以我们愿意把它放掉, 所以愿意把它变成虚线, 是这样子
一定要注意
它给我们带来了问题, 带来了痛苦, 带来了压力
甚至它就是痛苦压力本身的这个根源
认识到这个之后就解决了
这是两个要强调的点

其他的讲这个, 箭头方向的反转就比较简单,
这个其实大家比较容易做到
到了第一阶段之后,
很容易就能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这个是顺其自然

从第三到第四阶段, 这有一个坎儿, 确实麻烦一点
从这个1到0, 就是怎么进入第一阶段, 这个是有一点麻烦
这两个地方确实是存在一点麻烦
很多人他就是卡到了1, 甚至他以为到了一已经到了头了
了不得了, 高兴得不得了, 多少人都是这个样子的

[江湖姐]
有些很多到了一的时候, 他也觉得圆满呐

对啊,问题就在这儿.
我是发现我认识到1的时候发现不对, 然后我去探索这个0
人家如果觉得对, 那就说明我们只不过用了不同的术语而已, 就不要纠结
到时候他如果真的不对, 他自己就会发现不对的

[江湖姐]
就是有人说, 觉悟好像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这个觉悟的人, 也是极少极少的一个比例啊
你又说觉悟其实是很容易的

为啥觉得难, 就是因为他其实就没想搞这个
他还觉得那个客体现象非常着迷
如果想要搞了就很简单了, 非常简单

因为这个1和这个0, 他就是最最最最贴近这个人的
你说谁还没有个这个我, 谁一说话不得我怎么样怎么样
都有一个我这个主观感受,
那这个我就是跟这个人, 是最贴近的东西
就是所谓这个1嘛

而那个0又是这个彻底的圆满满足, 那就是大家最想要的东西
实际上最想要的东西, 但是大家却假装说啊, 我不要这个东西啊
开始搞各种乱七八糟, 本来是最容易的东西
可是非要故意增加了好多障碍, 说哎这个好难呀什么.
其实说好难, 其实说白了就是不想要哈哈哈

[江湖姐]
那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没怎么做
就是你想要, 那么就很容易, 就只把它拿上就完事了
就真正获得这个彻底的圆满满足
如果不想要, 那就不想要就不想要呗
总有一天就是这个客体现象就玩腻了
自然而然就找这个真正的圆满满足
你现在非逼着他去搞那些, 他也不会搞, 没有意义
到时候人家自然而然他就会搞的

结语

[江湖姐]
本期嘉宾为这次访谈花了好多时间
实际上我们又聊了两次, 第一次聊完他觉得没有讲透
于是第二次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说了一遍, 还配上了PPT
他这回刻意不再提清醒梦,
也避免与印度教或者佛教相似的概念作比较, 免得大家混淆
和很多大师们的看法相同
他再三强调认识1和0很容易,
不需要修这个、修那个, 只是转身掉头而已
和人家不同的是
他不认为开悟之后就得温良恭俭让了, 该骂人还是会骂人
难怪他总是斗志昂扬地, 在视频下跟人争执呢(笑)
看来开悟不一定会改变人的性格
因为那个“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先开悟再说……


转载自 【江湖姐訪談】克拉克 2: “很多人認識到創世神1就高興得不得了,以為到頭了,其实是卡在這里了,後面還有重量級難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