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姐訪談】克拉克3
总览
渐生论, 退而求其次的路
[江湖姐]
上期视频后,嘉宾克拉克不急不躁
认真负责地回复了每一位观众的提问, 从来没有嘉宾如此诲人不倦.
看了留言后, 他决定聊聊, 实在不行, “退而求其次”的路
其实这条路无数的人正在走, 但他很有自己独特的领受
足以鼓舞知难而退的人, 达到我们一开头说到的那种境界
更重要的是, 这期视频的后面
克拉克还要分享他“看到”的轮回真相
绝对震撼又让我们振奋的好消息
当然信不信由你
为什么退而求其次
[克拉克] (后略, 非引用字段就是克拉克的叙述)
借用了道德经里边一句话
叫做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就是说假如有了道, 那德这个层面的东西, 你就不需要讨论了
因为没有了这个道, 所以才需要讨论德这个层面
紧接着又退而去讨论到仁
实在没有了仁了, 才需要讨论什么義
到最后真的没办法的办法, 讨论到了这个礼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边的这个理念. 我个人是比较认同他这个理念
就是说我给大家讲的时候, 尽可能先把最好的东西给大家
你如果直接能领悟什么叫“无生论”, 那最好
你直接就到了认识真神的第四阶段
要是这个办不到, 那么我们就讲讲“俱生论”
连“俱生论”都接受不了, 我们就只好讲最后的这个“渐生论”
我是借用了印度教, 拉玛那·马哈西的这一套说法
就说在“无生论”这个阶段, 首先认为只有真神是真实的
世界的真实本性或底蕴, 与真神是相同的, 真神无处不在
这是“无生论”的基本观点
我这里说真神, 拉玛那可能说“真我”或者什么
拉玛那有时候也会用“神”这个词
在“俱生论”这个阶段, 是有“我”
“我”是纯粹概念上的这个“我”, 有了这个“我”才能有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跟这个纯粹概念性的“我”
它是同时生起的, 世界是在这个“我”之内
这里边为什么要打这个引号
就是为了突出这个“我”, 指的是纯粹概念性的“我”
是这个主体的“我”, 它就是我之前视频里面讲的创世神1
那个真神就是我之前视频讲的这个0
在这个“俱生论”也无法认识的情况下, 就再退而求其次讲这个“渐生论”
“渐生论”, 就是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些说法
基本上你能看到的大多数创世理论
什么宇宙大爆炸呀什么的, 都属于“渐生论”
什么上帝七天(六天)创造世界,
什么梵天(不是“梵”)睡了一觉, 他做梦梦见了这个世界
就类似这样的说法, 都属于“渐生论”
世界在我之外, 这个我没有打引号,
在这个情况下, 你会认为我是身体, 我是灵魂
我是什么什么, 你总觉得, 我跟一个具体的什么东西是捆绑的
所以你会觉得世界在我之外
这跟俱生论就此产生了一个对比, 渐生论一定它是在讲一个时间序列
你发现它有一个过程,前因后果
然后呢因为世界在我之外,
那么显然世界在我感知到他之前就已经存在
这就是“渐生论”的基本观点, 凡是符合这三条的都是属于“渐生论”
我在第一个节目里边讲的那个肯定是俱生论
从头到尾一直在讲“俱生论”
到了第二个节目里边, 前面讲“俱生论”, 后面讲“无生论”
只有认识到真神的第四阶段的时候, 能够同时体验到真神和这个现象世界
这种情况下, 他才能承认这个无生论是对的
否则他哪怕想要去认同, 但是总会在心里面有这个疑惑
必须到这个阶段, 这才可能是完全的认同了“无生论”
那么这个“俱生论”,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够认识到呢
就是认识到了这个创世神, 认识到纯粹的这个“我”这个主体
除此之外的其他都是认可渐生论的
这个人当时处于对真神, 或者对纯粹“我”, 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认识阶段
就决定了他会认同于这三种的哪一种
[江湖姐]
无生这两个字听起来是没有发生, 或者说没有创造
他们比较喜欢用的一种说法, 叫做这一切从未发生
因为真神是无生无灭的, 所以会管这个叫做无生论, 世界从未生起
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
为什么要讲这个世界观, 就是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你认同哪一种, 就决定了你所谓的修行, 采取什么样的操作
像无生论那就不需要任何操作, 直接彻底放松就行了
有些人通过我介绍的这个“俱生论”手段, 就能直接使用“俱生论”的方法
因为这个“我”实在是跟每一个人贴得太近了,
每个人都有机会直接认识到纯粹概念性的“我”
从“渐生论”角度来讲呢, 就只能从客体现象入手了
基本上见到的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方法, 都是从客体现象入手的
我这里面列举了一堆, 其实都还没有列举完, 还有很多很多
渐生论举例: 禅定
要介绍一下“渐生论”的这个方法, 我们就以禅定为例
首先讲为什么要禅定呢?
就是说是为了获得一种更加轻松愉快, 而且是稳定的这么一种精神状态
你会发现你通过别的方法, 也可以获得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
但是它没有禅定那么稳定
比方说你抽根烟、喝瓶酒, 也可能觉得自己轻松愉快一小会儿
但是它不稳定, 一小会儿就没了
或者你打游戏看电影看书什么的, 你也觉得轻松愉快, 这很常见嘛
有人他的目标就是说, 我要在哪哪哪买一套房
觉得我买了这套房之后, 我就幸福快乐了
结果当他买上这套房子时候, 他发现自己就幸福快乐了一小会儿
觉得这个买房也就那么回事儿, 这个轻松愉快就没了
人世间做的大多数活动, 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
在达成的时候, 你都觉得好像轻松愉快, 但都是转瞬即逝
这就是为什么要产定, 它轻松愉快的状态, 持续时间是更长的
因为持续时间长, 所以我们说它稳定, 另外它的程度是有可能要更强的
后面会进一步解释
我也练过四禅八定.
练四禅八定的, 我了解的都有好几个流派
我就每一种都尝试尝试, 用他们的方法
要么搞到这个三禅、四禅, 要么四禅八定都搞了一遍
就到他们这个地方打坐去
有的是他们开这个地方免费的我就去, 我就待上十天半个月的
有的流派那个地方比较远, 我就不去了, 我就跟他们要上资料看一看
照人家讲那个方法练, 就自己在家练呗
[江湖姐]
你是在国内还是在英国
2020年以后只在英国搞啊
瘟疫封城也回不了国那个阶段
练习禅定的三要素
这里讲练习禅定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培养定力(专注力)
其中有一些流派认为, 你需要有足够强的定力
你才能进到足够强的禅定
(第二个)另外一个是选择合适的“所缘”
或者叫业处, 或者叫禅修对象
你选择一个特定的客体, 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特定客体上
比方说我认识一个人, 他喜欢打篮球
他就想象自己打篮球, 命中三分球的这个场景, 他很兴奋
他通过想象自己这么一个场景, 使得自己很容易就进入初禅的状态
特定客体是非常宽泛的
第三个这个东西, 这个叫做消除“渴爱”
“渴爱”就是十二姻缘里边的其中一环
它跟我上一期视频里面讲的,
这个箭头, 这个指向性, 它是有对应关系的
之前讲过的这个比喻就是说, 你在特别口渴的时候
不会想着说我是要具体喝个冰可乐呢, 还是喝一个奶茶呢
还是喝一个凉白开呢, 还是喝一个咖啡呢
你想不到这些事, 但是你就是想喝
他们翻译过来用的这个词叫做“渴爱”
就是来比喻想要点什么, 但是又不知道具体要什么的这么一种倾向
“渴爱”当它发展成了具体想要什么的时候, 它就发展成了“五盖”
也就是五种“盖障”, 就好像这个锅盖给它盖住了给闷住了
这五种就是这个, 贪、嗔、昏沉、掉举、疑
“掉举”就是说好像这是一个平台, 往下跑你算“掉”, 往上跑你不就“举”吗
随着你“渴爱”消除得越来越多, “五盖”也就越来越少
那么你就越来越容易, 进入这个禅定的状态
有的流派就是专精于告诉你怎么培养定力, 或者叫专注力
强行用一个很强的定力来把五盖压住
那个“五盖”还在, 他还会出来干扰你
我是从第三个入手的, “五盖”它已经足够少了,
我就几乎不需要有多强定力, 就可以长时间的维持住这个禅定
培养定力就是要靠熬时间熬, 是培养的这个“止”的能力
那么消除“五盖”, 它其实要用到“观”的能力
禅定的境界超乎想象
基于这个世界类型分成三大类,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这里欲界指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 这个所谓的物质世界, 人们的情绪欲望比较复杂.
这个色呢, 它也是指物质, 更加精微的, 更加容易改变的
就好像是一种能量形态的一种物质,
它这个情绪欲望只保留了一点点, 就没有欲界那么复杂了
无色界呢, 就是它任何形态的物质都没有了
什么光呀能量呀, 这些全都没有了, 只保留了纯粹的概念
禅定境界跟三界是有一个对应的关系
最初进入的这个定叫做欲界定, 就是它还处在欲界
但它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 相对来说更快乐一点
但是你的这个所缘对象没选择好
某种意义上你看大盘, 一看看一天不累, 一直盯着个大盘
你就可以说你处在“欲界定”了
年轻小伙网吧里边连着三天打游戏, 不吃不喝打,
打到最后猝死了, 都忘我到那个程度
(初禅) 然后我们看这个“离生喜乐”
离指的什么, 离开了欲界,
寻就是我要专注于特定的对象, 有这个找的过程, 这就是寻
伺呢是我几乎找到了, 然后跟我心目中的那个特定的对象,
要进行比对, 这就叫做伺
那个初禅其实, 就跟心理学上人们说的那个心流是非常相似的
几乎可以说是一回事, 你看这个心流的状态, 显然是有这个寻跟伺的
喜讲的是这个心理活动上的高兴,
乐指的是身体上的愉悦, 这个身体上的愉悦在初禅阶段就已经比较强了,
比这个性生活甚至要强, 有的可能没那么强, 就好像泡了个热水澡一样的这种强度
但是到了二禅跟三禅, 你看见还有那个乐字
这个时候的乐, 身体上的愉悦要超过那个超过什么按摩呀、性生活这都超过, 远远的超过
而且你性生活比较短暂的, 这些都是很长时间的, 动不动就一两个小时的这种长度
很多人就觉得, 哎呀自从搞了这个修行之后, 觉得这个性生活一点意思没有, 这是普遍反应
[江湖姐]
不好意思, 我问一句, 你也是这样吗
哈哈哈, 差不多吧
[江湖姐]
但是你还那么年轻啊, 还是觉得感情上有需要对不对
没有
[江湖姐]
那感情上都觉得没需要了
没有
[江湖姐]
哇,那你真的就是, 对这个世界“生无可恋”啊
倒不至于“生无可恋”吧, 不能搞成“顽空”
一定你大方向是要更加轻松愉快
你搞成了万念俱灰, 顽空就不对了, 心如死灰这就不对
像这个到第四阶段无生论, 它不可能是生无可恋
它是代表着彻底的圆满
[江湖姐]
你对俗世人追求的那些, 你都完全没有兴趣了嘛对吧
这个说法是可以的
心一境性, 就是指的这个稳定且平衡的心理状态
它就是专注于特定对象
练到初禅, 很可能对这个欲界有一些想法
那么到二禅以后, 他就很可能就没有多大想法了
这还只是禅定呢, 这跟我刚才说的, 那个认识真神的第四阶段
就是涅槃什么的, 这差太远了!
二禅他比初禅更稳定, 所以叫定生喜乐
然后他的喜乐状态是要比初禅还要强的
因为二禅缺了寻伺
就好像我原先端着枪想打猎, 我还得瞄着这个目标来回瞄半天
好不容易瞄住了, 哎一开枪这也太费劲了
我二禅很熟练, 我一上来唰直接瞄住, 啪一枪就打了
就不需要寻和伺的这个过程了, 一步到位就定生喜乐
你的快乐来源已经跟这个欲界的这些, 工作呀学习就离得比较远了
你就不可能还觉得, 我想要上班赚钱, 然后花钱买各种东西
来满足我的这个需要、来找快乐, 你就几乎跟这个社会彻底脱节了
如果你觉得欲界的那些情绪欲望很好的, 很值得追求, 那你肯定就到不了初禅
它是有这么一个递进关系
认为之前的这个阶段它是存在问题的, 它是不值得追求的
于是转向一个品质更高的喜乐, 更高的满足度, 于是他走向了初禅
到初禅发现这个寻跟伺是如此之不方便, 于是走向了二禅
到了二禅发现心理活动上的, 这个喜过于躁动了, 不是那么满足
于是把这个喜舍去了, 走向了三禅, 叫做离喜妙乐
这样他就只保留了乐和心一境性, 这个乐的强度就更高了
然后呢他发现这个乐也是过于躁动了, 他不是那么舒服
他希望更舒服更加满足, 他把这个乐也舍去了
就到了四禅舍念清净
在这个情况下, 他处在一个非常平衡、稳定满足的这么一个状态, 在四禅
然后发现四禅, 他还保留着这个物质的世界
觉得这个物质不太好, 太不方便了,
我们就把这个物质也去掉了, 之后就只保留了时空的架构
那么这个禅定就来到了无色界定的第一个: 空无边处定
然后呢发现这个时空的架构也有问题
把它去除掉了之后, 就只保留了抽象的概念
我们也可以管它叫做理念世界, 就有点像这个柏拉图所说
基本上你看到的那些西方哲学家, 讲的一些很抽象的东西
都可以说是在识无边处定的这个层面上的东西
比方说康德, 他讲什么范畴呀什么的那些, 基本上都是在讲这个层面上的东西了
然后会发现这个抽象的概念, 他还是一个具体的客体,
他把这个具体的客体内容也消除掉了, 之后来到了无所有处定
这个时候只有主客对立的架构, 没有具体的客体内容
然后连这个客体也都消除了, 就来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 就只有主体独存
到了非想非非想处的这个时候,
跟我之前讲的这个所谓的创世神呀, 这个1呀、纯粹的我呀, 这就是一回事了
换句话说, 我前面给你讲这个“俱生论”, 认识到纯粹的我
相当于是给你一条直通, 非想非非想处定的这么一个思路
有些人他能做到, 有些人可能觉得有困难,
那么你也可以就是走这个“渐生论”, 走四禅八定
从这个欲界定慢慢到初禅, 到四禅、到这个无色界定
最后到了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
那么也可以体会到这个东西, 这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实在要绕这个弯路, 也可以这么绕
最后突破了这个主体, 那么就来到了涅槃
也就是我之前说的这个真神0, 它是有一个对应关系
涅槃就是在三界之外
非响非非想处就是无色界, 或者叫三界的最高处
所以它是为啥能跟这个创世神是能有对应的
[江湖姐]
所以你刚才讲的整个一个过程, 就是禅定的这条路, 如何带领你认识1
对对. 然后甚至能走到0
为什么能走到0, 这就要基于这一条, 消除“渴爱”
“渴爱”是箭头指向性
哎…这就来到了我们之前讲的这个地方
因为我们处理掉了箭头的问题, 我们就能体会到涅槃
这个消除“渴爱”这一步骤, 其实就已经对应了我之前讲的,
箭头翻转的这个步骤, 甚至于第四步骤的这个箭头消除
乐行还是苦行? 速通达还是迟通达?
[江湖姐]
你刚才说很多人练禅定, 蛮快地就能通过这个阶段
对!可能一个星期之内,
从完全没有接触过禅定, 到认识真神的第一阶段
有些人我发现他是这么快
一周之内进初禅, 这个是大部分人其实我认为都能做到
单靠第一条培养定力肯定是做不到, 你得是第二条选择合适所缘做对了
第三条消除“渴爱”搭配上, 这就有可能一周之内进初禅
因为你这辈子总有高兴的时候
你就要回想一下, 你那个时候是怎么就高兴了, 借助着那一下力量就可以
[江湖姐]
或者就直接说, 什么东西让你产生心流的
你以前体会过的, 你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观想对象
作为一个禅修对象
这里面要提到乐行道、苦行道、速通达、迟通达. 它这是一个排列组合.
你看可以是乐行道、速通达, 可以是乐行道、迟通达
可以是苦行道、速通达, 也可以是苦行道、迟通达
乐行道的意思就是说: 你在这条修行道路上的时候,
你一直是高高兴兴的, 快快乐乐的
苦行道就是意思, 你这个过程中都很痛苦很煎熬
速通达就是说, 很快你就能达到你的预期目标
迟通达就是很慢
你会发现你不管是前面培养定力也好
还是消除渴爱也好, 还是选择合适所缘对象来说
很多地方其实应该做一个个性化的灵活调整
这三条你选对了、搭配好了,
它就可以是过程中是很快乐的, 同时进展非常迅速
可是你如果没搭配好了, 就可能是苦哈哈的, 同时进展缓慢
你这3种流派你都可以用, 关键是适不适合你自己, 不一定
你如果自己智慧比较高, 你灵活调整, 调整得好
也许你自己就悟到这个乐行道、速通达, 这也是有可能的
或者你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老师,
这个老师有足够的智慧, 他帮助你做灵活调整
比方说佛陀, 他不是对所有人都讲同一套
他给这个人讲这一点, 那个人讲那一点, 他是有针对性调整的
他就可以让所有人都走到乐行道速通达上
你如果让所有人都“觀呼吸”
那对于很多人来说, 可能他就是走到了苦行道
包括这个念佛也是, 有的人他念佛就念得很高兴,
他就是乐行道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念佛,
念的越来越痛苦, 觉得没啥意思, 他坚持不下去
这就是成苦行道了
入定并不难, 高阶更容易
那么这里边要强调
你到底是因为定力更强, 所以能够进入更高的禅定状态
能够维持住这样一个更高的禪定状态呢
还是因为更高的禅定状态, 里边的内容更少, 所以更容易被维持住的?
一般人们想的是, 好像初禅是最容易的
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最难的, 因为他走的是第一条的思路
从我个人的体验上来说, 我会发现是非想非非想处定,
因为它的内容最少, 所以最容易维持住
初禅它因为内容太多了, 它就太过躁动了
使得它这个状态还没那么容易维持住
像四禅就内容很少, 很简单、很容易维持住了
但是即便是四禅, 也不如非想非非想处定
那几乎是随时哗一下, 那就想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
越高的禅定反而越容易进
讲这个事情是要突破, 大家对于这个禅定难易的一种局限性思维
我一进禅定, 就算进的初禅也会自然滑向四禅
到四禅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盘好就不动了
但我从四禅再往下落, 落到初禅, 很难落下去, 它自动又弹回四禅
还有一个事你需要说的是
你会发现佛教里边讲的, 不同层次的这个人的寿命
什么无色界, 这个人什么寿命
都什么八万大劫、六万大劫、四万大劫
逐渐你看这个寿命逐渐衰减
到初禅天的时候, 它变成半中劫
欲界天, 你看寿命就越来越少了
你到这个人的时候寿命更少了
[江湖姐]
所以寿命就跟稳定性相关
对我就发现佛教里面说的三界不同天的这个天人这个寿命
恰好跟我感受到的禅定的稳定程度是有相关性, 也是更符合我的直观体验
我更倾向于认可第二种这个说法(俱生论), 这个说法就是为了让大家有个信心
其实这个更高处定, 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甚至可能说是最容易的
你可以直接搞“俱生论”, 比你想象的要容易的多得多
初禅比搞这个非想非非想、纯粹的我要难
所以(渐生论)其他的方法也是同理的, 都可以
要记得大方向是要更加轻松愉快且稳定, 那么就都可以
最终都能走向, 我说的这个东西
这里只是方便介绍, 我们借用了佛家的这些术语
讲了这个四禅八定, 讲了三界
佛教的这套术语确实已经成体系了, 很好用,我就拿来用了
关于轮回
轮回的基本原理
轮回这个事情,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都是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事情
极个别人认为自己有一个神通法力
天眼通能看到有个所谓的未来式
宿命通能够看到有个所谓的过去式
那么那个神通是否可靠, 我们甚至都很难确定
可是他为什么依然接受有轮回这件事情
因为接受了轮回这个世界观之后, 能够使得他更加轻松愉快
他觉得我这辈子哪怕这些事没办完, 也无所谓, 我还有下辈子
我修行这条路假如没走完, 走到一半中道崩阻了
我下辈子可以接着上辈子那个基础接着来
仅仅是因为他有了这么一个轮回的观念
就能够给他这辈子的精神状态, 带来了很大的解脱
接受这个轮回这个世界观的目的, 依然是为了自己获得更加的轻松愉快
临终时的精神状态, 决定了下一世的去处, 这就是轮回的基本原理
比方说你搞“渐生论”的禅定, 大方向趋向了更加的轻松愉快且稳定
意味着你临终时的精神状态, 就是一个更加轻松愉快且稳定的精神状态
那么你就更有可能, 投身去了这个更好的去处
哪怕你直到临终前你都没有练到初禅
按照这些禅定的理论,
你如果能够练这辈子练到初禅
就是你最高可以选择到初禅对应的色界
肯定要比你欲界的世界轻松愉快
这是禅定和轮回观结合之后的结论
如果这四禅八定你都没练到, 你只是到了欲界定
可是你的大方向走向了一个更加轻松愉快且稳定
你是朝这个大方向走的, 那么你临终时的精神状态,
也能让你下一世的去处, 是这个相对好一点的去处
举例来说
我们会发现欲界天有这么一个去处叫做兜率天
兜率天不是说那个谁在兜率天讲法, 弥勒佛还是谁来着
你起码朝这个大方向走, 你最次能去兜率天
给你点激励, 让你有这个动力
常见的轮回理论
介绍几种常见的轮回理论
一般人们能听说的, 就是这个线性轮回观
这就是最朴素的时间序列
有一个前世, 有个后世, 一辈子一辈子这样走
然后他也认为, 上一辈子的事肯定是在古代发生的
下一辈子事肯定是在未来发生的, 这样子的一个序列
这个冤亲债主轮回观
就是说有一些人甚至也不一定是人
甚至可以把猫猫狗狗什么的这些都算上
甚至哪怕苍蝇蚊子也都算上
就是这一群众生长期的抱团在一起玩
这辈子在一起玩, 下辈子还在一起
这辈子他俩可能是夫妻, 下辈子成了父女了
再下一辈子可能成了兄弟了
那也可以是你是人, 它是猫或者是马
有的人是一个战士, 他要骑着马作战
他跟他的马的那个关系也是非常亲密的
这也可以
再一种观念就是循环轮回观
有一个物理学的这个术语叫做庞加莱回归
我觉得非常符合这种观念
就是说在一个封闭有限的系统中经过漫长时间之后
粒子必定能回归到之前位置, 就是说这个情况是不停重复的
它这个概念可以进一步扩大化的
就说这个世界, 它不停地在回到原来这个状态
只不过它要经历非常长的时间
这也是一种轮回嘛
很多宗教会使用的那个图标, 叫做衔尾蛇
表达的其实就是类似这种观念
因为前面我们说的线性也好, 冤亲债主也好
它只是截取了很小的一段, 使得它看上去是这个样子
我们放到一定大的尺度之后, 它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循环
在这种彻底的循环当中, 过去是因、未来是果, 这种观念就不成立了
因为在循环当中, 每一个都是前一个的因, 后一个的果
所以每一个既是果又是因
从时间序列上来说, 它就不再成立了
所以就会带来下一个观念: 叫做命定悖论
循环轮回观就一定会带来这样的效果
好像一切都是注定的, 这个故事已经写好了, 而且他是不不停地重演
只不过需要放在非常大的时间尺度之下你能看到这个情况
[江湖姐]
而且他这个抱团的人大家一块重复?
对. 前提是一个很大的时间尺度之下. 你才能看到这个情况
你如果只是看个前后一两世, 或者哪怕十世百世千世, 都都还看不到这个情况
以我个人观察到的得到的结论是: 这个网状的轮回观
就是说所有人是所有人的前世和后世
上一世它发生的时间点不一定是过去, 它可以是未来
下一世发生的时间点也不一定是未来, 而可以是过去
比方说你现在是这个现代人, 你上一世可以是未来人, 下一世你可以是唐朝人
你可以先是唐朝人, 然后是秦朝人, 然后又是宋朝人
他可以来回跳, 不是线性的这个时间序列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
临终时的精神状态, 决定了下一世的去处
那么你临终时的精神状态, 有没有可能
是希望一个古代的那样的生活状态呢? 完全有可能
你临终时的精神状态, 完全有可能
跟一个古代时的那个人的生活状态是匹配的所以你投身去了古代
[江湖姐]
你举个例子呢? 我想当武则天. 我就去了那儿?
可以这么说. 你可以举这个例子
你可以说你临终的时候, 你的精神状态和武则天匹配上了
于是你下一世变成了武则天
[江湖姐]
如果这样的话, 我们只要想去体验任何一个角色
我都可以去体验一下喽
就是这个意思
我说的不是“我下决定我要当”, 而是这个“精神状态”要匹配上
就是这个是个更加精巧的东西, 可能没有像你说的那么简单粗暴
[江湖姐]
怎么样个匹配法. 你能举个例子吗
我要想成为武则天. 我怎么去匹配?
就是你临终时的这个精神状态, 跟武则天的状态是匹配的, 你就能成为武则天
调整这个状态, 既要有一个像我说的有那么精巧, 没有像你说的那么简单粗暴
但是同时又没那么局限, 就是这个精神状态的这个调配, 不那么细致(江湖姐还是没明白)
我是这样”看到”的
[江湖姐]
你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 你说你看见的
你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看见的?
就是在认识到真神之后, 紧接着看到了这个结论
[江湖姐]
你说你看到是什么意思
就是2019年夏天的时候, 那个时候第一次认识到了真神
不是清醒梦, 跟清醒梦这个时候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江湖姐]
看见的这个画面吗? 还是看见了一个什么
这个很抽象, 说不清楚哈哈哈
[江湖姐]
是你在一种入定的情况下看见?
类似一种入定的情况. 因为它相当于是, 刚从认识真神的那个状态出来
逐渐回到这个人世间的这个肉体的时候
[江湖姐]
你就看到了这样一个网状图吗?
我不是看到了一个网状图这样的, 我是得到了这个网状图的结论
我是现在给你画了个示意图, 是这个网状图
就是相当于同时看到了所有人的前世跟后世, 看到了这个轮回的理念
非要说的话可以这么说, 就是同时看到了所有人这个前世后世
看到了所有人轮回的这个状态
它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线性结构
看到他们之间关系的这种复杂的结构
就是相当于, 在从真神回来的这个过程中直接看到了这个情况
它这个信息量太复杂了, 我只能这么简略地跟你说他的结论是这样子
同时的整个一个展现,
就是展现所有人前后世的这个关系, 展现了他的这个状态
大部分人认为的这种线性的这个关系, 其实是不准确的
这个轮回的基本原理, 这个是可以明确
但是到了具体谁是前世后世的时候,
这就开始有了更加细致的说法, 就发现其实是可以变的
并不是像很多人觉得, 这个前世后世关系是已经完全固定的关系
而是他居然是可以变的, 变动到非常大的这个变化程度
得到的结论是这种, 所有人是所有人的前世和后世的这么一个关系
这个普遍联系的这么一个关系
“业力”与”选择”
[江湖姐]
那就没有所谓的个人的业力的问题了, 都是群体的业力了
而且是所有人的业力纠缠
那我们非要提业力这个词, 我们就这么说哈哈
因为我甚至都不太喜欢用这个术语
按照线性的因果关系来看待, 你总觉得是因为上辈子决定了你下辈子
实际情况是你之所以是这样, 是你选择的
你随时可以变, 随时你的精神状态变之后, 以至于你的前世后世都能变
可是大多数人哪怕使用了这个神通, 他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他没有认识到这个可以变动的这个灵活性, 它是有多么大
这么说吧我可以讲讲, 我是怎么过渡到这个观点上来的
在我刚认识到1这个层面的时候, 就是认识到纯粹的我,
认识到所谓的非想非非想处, 认识到这个创世神
在我认识到那个时候, 我的观点认为是这个命定悖论一切都是注定的,
注定到什么程度的, 就连你现在说哪句话, 你呼一口气
你这个身体有一点轻微的颤动, 到这种细致的级别都是注定的
这是在我只认识到这个一, 还没认识到0的时候
而当我认识到0的时候, 我会发现因为这个0(真神), 它是无限的灵活度
以至于这个世界上所有, 它其实背后都是这个0
意味着这个世界上, 都有这么无限的这个灵活度
而你要利用到它的这个灵活度之后, 我们说为什么要提到这个目的论
就是说你想让他变成啥样, 取决于你的这个选择了, 你的这个精神状态
只要你现在的这个精神状态改变了, 那么你的前世跟后世都就改变了
就灵活到这么大
[江湖姐]
你是从这个角度来讲
每个人因为他的背后都是有这个0, 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这么大的灵活度
而每个人相互之间他又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关系
最后得到的情况就是所有人, 是所有人的前世和后世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 任何一个人作为前世, 任何人作为后世
[江湖姐]
就是说, 其实每个人虽然不是真神直接创造的
但是呢我们也是来自于他的, 所以我们也就有无限的灵活度
我从这个角度讲, 可能大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江湖姐]
对这个从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哈
你刚才说我们可以选择, 我们怎么样选择呢
角色都不是固定的, 角色都可以是无限的
剧情它也可以变, 灵活度就是非常之高
因为一旦认识到这个0之后, 认识到这个真神之后
就会意识到, 这个灵活度就是超乎想象的高
所以刚才说的那一切限制, 都其实是不成立的
非要强调应该强调的是, 他是有生有灭的
所以他总能创造新的
[江湖姐]
有生有灭, 每个角色是有生有灭的?
你客体是有生有灭, 主体也是有生有灭, 你都是有生有灭的
[江湖姐]
你这个灭指的是什么?彻底消失?
灭就是现象它不存在了
[江湖姐]
所以个体不存在了
个体它不存在了. 对,可以说不存在
[江湖姐]
彻底不见了
最后因为只有真神是不生不灭的
[江湖姐]
回归真神呢
你非说回归, 真神也可以这么说
但是你这么说, 其实也会带来其他的误解
我们只是勉强这么说, 你说回归也可以回归
你说本来就在真神里, 也可以说本来就在真神里
总会有误解
[江湖姐]
每一个人, 其实是在他临死的时候, 选择了他的下一世
还是这句话, 临终时的精神状态, 决定了下一世的去处
如果你能选择你的精神状态, 就意味着你能选择你下一世
如果你的精神状态你觉得你选不了,
你觉得有一个所谓的业力决定了你的精神状态
你的精神状态选不了, 那就意味着你选不了下一世了
就看你觉得你这个精神状态, 是你能决定的还是不能决定的
[江湖姐]
我应该可以决定啊, 如果按你的说法, 我们都有这么大的…
对,就是说因你为什么能决定你的精神状态, 是因为有真神作为他的底色在,
真神他是无限的, 使得你其实本质上也是无限的, 你才能做这个决定
如果你没有这个事情, 那么就是命定悖论, 就是都是决定的
但是真神的存在, 又并不是依赖于你认识了真神, 还是没意识了真神
真神他一直都存在
可是在你认识到真神之前, 相当于是你在否定真神, 你在试图否定
其实否定不了, 但是你在试图否定真神的存在
就导致了你看上去的结果, 像是一个命定悖论
看上去好像有一个什么业力束缚, 有这些局限
就是你故意选择了一个这种局限的情况, 可以这么说甚至是
你如果选择无限那就是无限, 选择局限就是局限
[江湖姐]
所以我如果在临终时, 都没有认识到真神, 我实际上是选择了局限
你选择了局限, 被什么所谓的业力决定了你的精神状态
我的意思就是说, 你其实可以说是基于你的一些东西, 你能够更加松脱
因为你哪怕没有直接认识真神, 但是你也是有个间接的一个关系
总还是有机会能够更加松脱、解脱出来
要想着朝着这个大方向走就总有办法
哪怕这辈子没有直接认识真神, 其实也是多多少少松脱出来
多多少少你这个精神状态已经有点能决定了
所以这个世界观服务于目的论, 一定你先定好目标是这个目标
那么你就朝着这个大方向走, 就总有可能
一旦你已经给自己定死了, 说我就是已经决定了我大目标也不是为了这个解脱
那就完了, 那就已经故意给自己设定限制, 那就一定死了
[江湖姐]
我想每个人都愿意追求这个轻松愉快啊
对,希望大家愿意朝这个大目标走, 那就有可能松脱出来了
你就有可能有更多的决定的自由
每个人都会是”大德”
[江湖姐]
那什么叫做:每个脱离轮回的人都是所有人的最后一世?
这个也是我看到的这个结论
你看这个网状结构, 你看我这里边画的这个红点
别的都是这个箭头是双向的, 只有这个红点箭头是单向的
所有的箭头指向红点, 但是它没有返回去的箭头了, 在红点这就结束了
但是这个红点, 我虽然这只画了一个, 它其实可以有很多个轮回在这终结
那就是同时有好几个出口点了, 一栋楼出口有好几个点
脱离轮回的人并不是只有一个, 还可以有多个,
因为这有多个人都可以作为最后一世,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说法
[江湖姐]
你的意思就是说, 其实现在已经有无数的人已经脱离轮回了吗
那我的最后一世, 肯定也就是这些, 已经脱离的人的其中一个
是不是这个意思?
可以这么说. 为什么要讲这个, 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加轻松愉快
既然已经有脱离轮回的人, 那意味着你也总能脱离轮回
给你点信心, 你看我这讲的每一条,
都是朝着这个大方向说的, 为了让你更加轻松愉快
所有人的最后一式也都是大德,哈哈
[江湖姐]
并不是像宿命论, 就是你原来觉得你每一个举动全都决定了
其实并没有决定, 你还是在一个选择当中,
每一个选择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是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 你只能选的就是这个目的
就是你到底目标是要朝着这个, 彻底解脱的这个大方向走
还是要在这个循环中打转, 严格来说你能做的选择就是这一点
但是一旦你做了这个朝大方向解脱, 这个选择走了之后, 你这个灵活度就一下子打开了
你一旦选择了在这个轮回中打转, 那你这个灵活度一下就收窄到成了命定悖论
真正能做的选择其实是这一点
可是一旦做了选择就好说了
你现在大方向朝着解脱走你业力就消除了
原先的束缚越来越不对你起作用, 就是要这个大方向给搞清楚
[江湖姐]
你现在就是你的最后一世吗
那可以这么说吧
[江湖姐]
那然后呢
已经都圆满了, 都满足了, 就不需要有什么然后了
很多人为啥我就说他卡在了1呢, 就是他发现1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他还觉得1无聊, 他没有意识到无聊, 他其实也是一种不满足
他就突破不了. 他就卡在了1, 一旦你发现有这个无聊, 就说明你还是不满足
你就得突破他, 你彻底地满足了, 哪还有什么无聊不无聊的没有了
最后的话
克拉克说
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不能带来稳定的快乐时
我们会通过禅定, 追求更稳定的轻松愉快
接下来我们会发现, 禅定带来的快乐仍然是有条件的
依赖于禅定这个行为, 于是我们想要获得无条件的轻松愉快
这就意味着从有为法走向了无为法, 走向了涅槃——真神
希望大家大方向是朝着无条件的轻松愉快
千万记得这一个, 只要明确了这一个最终目标, 那么总有办法
你如果不是以这个作为最终目标, 那就完了, 那你就陷入了无限轮回当中
[江湖姐]
你肯定注意到了, 这期视频的高频词就是“轻松愉快”
我跟克拉克聊过四次, 一次比一次轻松愉快, 我好像被他洗脑了,
这个词儿就像一个咒语一样的时时刻刻在我脑子里萦绕
所以我临终的时候, 哪怕没有认识真神, 我也不会选择下一世做武则天
你想她那一辈子是多么的惊涛骇浪, 哪儿来的轻松愉快啊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 我已经不用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