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姐訪談】克拉克4
总览
开篇
[江湖姐]
时不时我就会收到一封邮件, 问我克拉克什么时候回来
不是说好的半年么? 好消息是克拉克提前回来了.
而且带给我们一个将持续输出的《克拉克专栏》
将来他会每个月至少有一次分享, 录播或者直播, 根据情形而定
大家有什么问题就发在留言区, 他会在后续的视频里回复各位
……(此处略过部分内容)
这一期的内容呢, 是关于修行.
克拉克要聊聊什么是修行. 什么是修行的目的.
不同的修行目的, 当然就引发了不同的潜在问题.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坑”, 那么如何避免哪些”坑”呢?
哪一种修行目标可能更容易避坑呢?
影片虽然短, 但是信息量很丰富, 值得我们深思哦.
我不用”开悟”这个词
[江湖姐]
你注意到没有, 克拉克从来不用”开悟”这个词, 为什呢?
[克拉克] (后略, 非引用字段就是克拉克的叙述)
我平时都不用这个名词.
我看到说, 就是市面上各种各样情况的人, 他都有可能使用这个名词
但凡是一个突发性的, 一个显著的一个精神状态的变化
那么当事人他就会认为自己开悟了.
而不管他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所以这个范围它是非常广的
就是什么人, 他都觉得一个特殊的体验, 或者是一个突然的变化
他就觉得是开悟.
所以这个词我觉得几乎就没有什么信息量. 什么也说不清楚,
所以我就不用它
修行及修行两大目标
(修行)这个词我们完全就看它的字面意思, 它就是修跟行嘛, 就这么简单.
他为什么要”修”. 就说明他认为有个什么东西坏了,
他觉得它不好, 他想让它变好, 所以要修.
那么这个”行”呢. 就是说要进行一个活动, 要有一步操作
他认为通过这个操作, 能够让这个不好的东西变好了.
一个坏的东西变好了, 这就是所谓的”修行”
这个字面意思就, 其实就这么简单
然后呢我们就是说这个修行的目标. 那么我们就是看:
坏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它表现成了什么样的形式.
一种形式呢, 就是这个人他心里边有个问题,
他想要让这个问题得到一个解答, 他想要有一个答案
这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呢, 就是他有这个问题,
但是他是以一种不满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他想要得到满足, 也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他不需要什么答案, 但是他想要让这个问题消失
这就是两种表现形式. 由这两种表现形式,
就能得到常见的, 修行的最终目标:
一个就是以终极真相作为最终的修行目标
另一个呢是以彻底满足作为修行的最终目标
而由这两个最终目标, 我们就可以看到, 它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坑”有哪些? 如何”避坑”?
我这里就能列出来大概5条问题.
其中前三条是跟这个 “以终极真相为目标” 相关的问题
而第四条是 “以这个彻底满足为目标” 所带来的问题
第五条呢是跟这两个都相关. 甚至说跟修行本身它就是个相关的
你只要修行, 肯定会有第五条这个问题.
如果是以终极真相作为目标的修行的话,
那么这个人他一定会接触到一系列观念
他很可能就会把外界灌输给他的某一种观念,
当成了终极真相.
也许他接触到的那个观念, 是古代的或者现代的某位所谓的圣人,
或者觉悟的, 或者怎么着, 就一个人他给出了一个答案, 给出了一个说法
是那个人他对于这个所谓的终极真相的一种描述
可是呢, 这个描述呢, 就被后来的这个人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这个观念之后呢, 相当于被灌输了这么一种观念
他一看这个人很厉害, 他就强迫自己接受了这个观念
可是他自己又没有一个直观的体会.
那么这就带来了第一条问题:
就是在被灌输了某些观念, 强迫自己接受, 可是又没有直观体会的情况下,
就给自己带来了很强烈的挫败感, 或者是其他痛苦.
因为他没有直观体会嘛, 他是将信将疑的, 他就也很痛苦
觉得, 哎, 那我咋就没有体会到这个. 我咋就信不了这个观念呢
他就很奇怪, 或者他稍微信了一点, 反而让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第二条就是他高度相信了某些观念,
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主体, 他是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当他高度相信了这些观念之后呢, 他就会制造出来对应的体验
而这一系列对应的体验, 反而让这个当事人更进一步相信了那些所谓的真相
其实全都是他因为相信了观念, 制造出来的一些体验
跟这个真相说实话没什么关系, 可是他就这样反复地强化自己的观念
但是实际上因为这样的强化观念, 带来的结果就是:
他真正的那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 他内心深处的那个问题还在.
而第三条呢, 跟前两条都很相关的,
那么因为他接受了这个观念, 或者将信将疑这个观念
那么这个终极真相作为目标, 很可能就失效了
或者是确实的这个人非常厉害, 他也真的体会到了这个终极真相
但是他那个问题其实也没有完全得到解答.
但他可以说是解答了一半,或者是他强行压下去了这个问题,
可是这个时候终极真相作为目标, 就几乎失效了
在问题没有完全解答情况下, 这个目标却失效了,
他没有动力, 他就卡在了这个位置.
那么这个情况也许换成别的目标,
比方说要换成彻底满足作为目标, 也许他还能有点进展
这就是第三条的事情
而第四条就是说, 如果以彻底满足为目标, 其实也有问题
就是说很多人, 他在这个所谓的修行过程中,
他稍微有了一点满足, 他觉得就已经满足, 就可以了.
就止步不前了. 但是呢这个止步不前,
就导致他会从一个稍微有点满足, 然后又退回很不满足
然后再稍微有点满足, 再很不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横跳
他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情况.
这个时候呢, 他就需要更深一步地去认识:
到底这个不满足是怎么一个情况,
深入地认识到自己这个不满足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他才能真正的认识到, 怎么样是一个满足的,
去达到所谓的彻底的满足
这就是说第四条的问题
而第五条就是说”修行”, 还有”目标”等等这些词语
它本身就包含了, 像我在第二期视频里面提到的这个圈和箭头的问题
就是这两个词, 它本身就暗含着这个箭头, 或者说是一种指向性的倾向
是一种抽象的指向性的倾向, 这个实际上就是根本性的问题
就是说你只要在修行, 只要还有一个目标, 就一定都有这个指向性的倾向
而这个本身它就是最根本性的问题. 就是它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本身. 这个问题!
有这个目标, 他的大前提本身就是认为哪里坏了! 哪里不好!
哪里有问题他才觉得需要修.
而这个他就是其实里边暗含的这个所谓的箭头, 一个倾向性的, 一个指向性的一个东西.
这里面暗含着一种紧绷, 一种不自然!
在这个时候如果就是能够放松, 就能从这个箭头全都能自动虚化.
这个问题他就能得到自动的解决.
就不需要真的有一个什么特别的操作来进行
我的个人看法就是说:
以终极真相作为目标, 不是说完全不可以, 只是他遇到各种坑的可能性更大
很容易就会把现存的某种观念, 当成了终极真相.
使得自己反而认识不到真正的这个真相
小心这些”观念”
就是任何一种观念, 它只能说是阶段性辅助
但是如果一直就是采用这种观念, 最后又变成了一个圈套
比方说我们常见的宗教界的各种观念, 都会有这个问题
比方说佛教所采用的, “无常”, “苦”,”非我” 这些都是观念,
它不是真相, 它只是方便大家采取这个角度.
或者说是禅宗一些”无念”呀什么的
然后呢, 反过来你会发现, 印度教他会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它不说”无我”, 不说”非我”, 它说”真我”
它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描述.
但是你要是信了这一套, 也会有对应的问题
就是不管是”非我”, “无我”, 还是”真我”, 这些都只是观念.
其实都存在问题. 这个所谓的修行人,
可以借助这个观念帮助自己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可是如果真的就是完全相信了这些观念, 就会进入特定的一个体验
然后使自己相信, 觉得那个是所谓的真相. 但是其实并不是
比方说这个”无我”, 如果相信了这个观念,
就很可能到了所谓的”无所有处定”, 而不是到了真正的这个涅槃
比方说信了这个”真我”, 它就有可能卡在了这个所谓的”非想非非想处定”
而不是到了真正的, 所谓的”真我”
或者按照他们印度教的说法, 叫什么”上梵”之类的
就可能到不了那个地方, 他就是卡在了中间的某一个阶段
就是一旦接上了某一个观念, 就会由那个观念制造出对应的体验
这个是很可怕的一个事情.
而那个体验本身, 它其实是内含着一种问题. 内含着一种不满足
观察到这个问题, 让它自动消融.
我就是解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就是说你看到了, 放松这就可以了
有的人从一开始用这个”无我”, “非我”, 对他帮助很大
可是有的人一用”无我”, “非我”, 立马就卡到了我刚才说的第一条的问题.
他没有体会到, 但是他强迫自己接受”无我”, “非我”
于是就进入了非常严重的这种, 所谓的虚无主义也好, 或者叫”顽空”也好.
或者是一种内耗也好, 总之他是一种内心扭曲的一个状态,
很压抑的一个状态. 是很难受的.
有些人不适合使用”无我”, “非我”这些观念去修行
如果他那个时候采取了”真我”这个方法修行, 他可能就觉得非常好
可是反过来有些人, 你让他使用”真我”这个观念去修行
他就成了强化所谓的对”我”的一个执着, 就很糟糕
可是让他采用”无我”,”非我”的这个角度来修行, 可能还比较好呢.
这个观念对谁有用, 这个不一定.
这个就是要用, 有没有能让自己有一个更高的满足, 作为检验标准来看.
啊, 是不是对自己是有效的.
刚才说的那些就是两方面的案例, 我都见过
用哪种角度来看, 或者用对面的一个角度来看,
成的也有, 不成的也有. 这种都有.
就得这个人自己反复去尝试, 看看是哪一个好使
哪一个好使就用哪一个.
怎么定义好使的标准: 就是是否有一个更高的满足,
是否觉得自己松脱开了, 解除了限制, 更加轻松愉快
这样来判断这个观念对他是否好使
可是即便是在前一个阶段, 他认为好使的观念, 到最后也会变成限制
这个时候该把这个观念扔掉就该扔掉, 任何观念都不要把它当真
它是一个阶段性的帮助, 你只要此时用了,
哎, 能够让你感觉更加满足, 这个观念就可以了
等到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你就会自发地感觉到那些观念甚至正在束缚着我,
它其实到了一定程度发现对我没有帮助了, 它反而是在束缚我了,
这个时候赶紧把那些观念扔掉, 你就松脱开了.
在那个时候一松脱开来, 就可能直接就有一个真正的,
所谓的对终极真相的认识, 或者说对彻底满足的认识
因为如果真的抵达了彻底满足, 其实跟真的认识了终极真相这两个就是一回事儿
到了最终的目标如果达成的时候, 其实这两个就是一回事儿
在没达成的时候, 会觉得这两个是给区分开的
所以,我这里主要强调是: 不要把观念当真! 不要卡在某一个程度上的满足!
发现这个箭头, 或者发现了观念, 发现了某一个程度上的不满足,
在这个时候就要放松, 就是这样.
我前面说的这些话, 也都只是个阶段性的帮助, 大家就是该扔就扔掉
如果觉得我说的这些话, 对你造成了某种限制, 一定别听, 赶紧换台.
补充两点
我可以再说两个事情:
一个是为什么说彻底满足, 和这个认识到终极真相是一回事
就是在真的彻底满足的时候
另一个是说为什么说彻底满足是无条件的满足
就是我要把这两个事情讲一下
在彻底满足的时候, 意味着这个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就没有问题了
没有问题那么就是意味着, 真正他想关心的这个问题, 他已经有了答案了
也就相当于是认识到了一个终极真相, 所以为什么说这些都是一回事儿
就是彻底满足就等于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就等于认识到了终极真相
这是对于第一个的补充
第二个为什么说彻底满足, 它是无条件的满足
因为呢如果是有条件的话,
那么有条件就意味着, 他存在有条件不满足的情况
就是他达不成这个条件的情况, 那么他达不成这个条件的话,
那么就满足不了了, 满足不了条件就会有不满足
反过来就是说如果没有条件的话, 他就能彻底满足
这就是我要补充这两点
所以就是怎么样认识到真正的无条件, 其实就跟认识到了什么是彻底满足
这些都是一回事
包括这个所谓的终极真相, 也是这个真正的无条件
这些都是一回事
转载自 【克拉克專欄】我從來不用“開悟”這個詞兒……是追求終極真相還是追求徹底滿足……小心“無我”“非我”“真我“等觀念……遇上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