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心自明
总览
- 我的终极思考
- 博客暂停更新
- 佛教学习资料及一些感想
- 实修开始
- 闻思修
- 杂谈
- 各种【一元化思维】的谬误——从“星座理论”到“共产主义社会”
- 好吧,我们就从头聊一聊科学、中医、东西方文明及其不同思维模式的话题
- 开悟是怎样一种体验?
- 解构<让子弹飞>
- 与神对话读后感-矛盾与困惑
- 一张简单图片演示的“甚深佛法”
- 修行总领——明心见性
- 万年歌, 马前课, 梅花诗, 推背图 (上)
- 万年歌, 马前课, 梅花诗, 推背图 (下)
- 开悟是怎样一种体验?(新)
- 见性者体验收集
- 带着信仰行到底
- 知乎,者也的想法摘录1
- 知乎,者也的想法摘录2
- 知乎,者也的想法摘录3
- 知乎,者也的想法摘录4
- 知乎,者也的想法摘录5
- 心得体会-明心
小小的顿悟
从二年前, 即2022开始至今, 一直跟随着杨定一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自修着.
基本上买了所有的书, 听了所有的音视频. 但对螺旋操这块始终热情不大, 也无所谓了.
选择杨博士, 是因为他的开放包容, 他的关爱慈悲, 他的友善鼓励, 他的平易近人.
如果有个修行的观念, 那么2022年前我一直在打破就有的观念和思维牢笼,
但也一直在追求开悟和境界. 心里一直有着应该无所求和修行有境界的矛盾.
直到2023年9月的一天, 在看了**<奇迹>之后,
感慨于杨博士在人世间取得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他选择放下**, 自我提醒不是不是, 一切都好!
感慨于杨博士在修行路上体验那么多的神迹, 他选择放下, 自我提醒不是不是, 一切都好!
感慨于杨博士在一次又一次的见性体验中, 他选择放下, 自我提醒不是不是, 一切都好!
感慨于杨博士在强烈的要脱离世俗的感觉中, 他选择放下, 自我提醒不是不是, 一切都好!
我的心被反复地深深地触动了.
然后在公园的座椅上, 心自明了.
与我而言, 喜悦光明之类的感觉并不强烈,
但那个”在”,”觉”就自动运行着, 清楚的知道每个念头的起落, 毫不费力, 毫不刻意.
明明白白的知道, 这是某种”顿悟”, 是”明心”.
其实是心自明, 和这个我无关, 也不需要别人的认证.
2025年7月补充. 未明心
自己体验到这小小的顿悟时, 是明明白白, 毫无迟疑的知道这就是”心”的.
但也确实一直有个疑惑的地方: 晚上睡觉的时候, 目前的我是昏沉不知的.
“心”只在白日有意识的时候, 这个我能时刻知道”心”在背景自动运行观察.
清楚的知道: 理论上”心”就是永恒和不动的, 日夜皆”在”, “觉”.
杨博士提醒的 清醒的睡. 然后最近回看了一下灵天赐的
明确的提醒说:
真正明心的标准,只有一条: |
很明显, “我”没有”明心”. 或者说, 拆掉的自我依旧不够. 心尚未全明.
修行中, 大脑时刻在攀修行成就的缘也很正常. 自我鼓励, 然后自我纠正, 轻松地放下这个缘.
继续谦卑地, 不疑地前行!!! 让”我”更透明, 更透明… 让”心”更柔软更柔软…
2025年7月, 补充结束
在那之后, 能做的练习, 也就是不断的放下, 自我提醒不是不是, 一切都好!
越来越无所谓修行中的神通和境界问题, 何时见性, 何时末后牢关, 与我何干? 与道何干?
自然地, 也明白了以前看不懂的书, 听不懂的话. 较为轻松的进入心流来专注工作, 闲时发呆.
还能修什么呢? 坦然接受业力和命运的安排, 不抗拒不排斥, 无所求无所得.
能修的, 也只是自己的平常心, 包容心和慈悲心了.
连这么说也是错的, 是随时观到念起念落, 感受来了, 感受走了.
这篇心得体会现在才勉强动笔. 实在是没什么动力去写…
每个人都会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开悟之路, 人人皆是游戏者, 人人皆会通关, 一切都好.
所以, 也没什么统一的法, 万人万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
像修行记录中经常提到的: 大光明, 大喜悦, 大日如来, 身体的排毒, 清明梦, 清醒的睡, 离世感,
都是某个阶段的正常现象, 有了也不说明什么. 一旦抓取, 反而又是一小段冤枉路.
上述的几个体验, 我一个也没有, 并不影响心来明我.
如此大胆的说出来, 也是希望给同路人一些信心.
再谈佛道
假设, 佛道为数学. 以此做个类比. 没得办法, 大脑就是喜欢做比较.
- 道可道, 非恒道 => 可以叨叨出来的数字/公式/概念, 都不是真正的/完全的数学.
- 世人说有 => 认知到正整数. 但这不是数学, 只是数学的一小部分.
- 好人/坏人 => 正数/负数. 显然正负数都是数学的一部分. 所有人都在”道”里面, 恶人亦是”佛”
-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有了有理数, 无穷的概念. 但这不是数学, 只是数学的一小部分.
- 佛教的空 => 认知到了数字”0”, 是对有的否定. 显然, 空不是数学. (这里真正重要的是”否定”)
- 修行后获得的特殊境界和能力 => 只是把数学扩展到了负数, 实数, 虚数…
这些都不是数学, 只是数学的一小部分
- 那么, 数学是什么? 数学这个概念是无法用数学内的概念去解释清楚的!
- 那么, 道是什么? 我们的一切见闻和认知都不是道, 都只是道的一小部分.
- 用人类的逻辑, 要解释清楚”道”, 就必须有”道”之外的概念.
- 可惜, 公认亲证了”佛”/“道”的大师, 都明明白白的说明了, 勉强将其命名为 “道”, “真”, “唯一”, “不二”.
硬要从逻辑上讲, 就是这么个类比. 我们的大脑离不开二元对立, 因而只能用类比, 最终造成一个矛盾点, 来超越逻辑.
- 大师们的文字, 都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众人的疑问, 去教授如何亲证这”佛”/“道”的.
- 其实呢, 人人都是”佛”, 人人皆在”道”中. 只是不信, 不自知.
- 我们较之于”道”, 就如一个个孤立的数字较之于”数学”, 是狭隘的, 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 我们被物质层面的, 生物层面的, 文化层面的, 洗脑出一层层”我”的认知, 遮盖了”道”.
- 而修行, 就是通过反洗脑, 知行合一, 定慧相应, 洗去表层的”我”, 让”道”/“佛”自然显现.
如何修行
如果你能理解和相信上面的逻辑推理, 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两个可以一路走到底的修行方法了:
- 否定: 我不是
- 我的本质不是表层的 “所见” “所闻” “所感” “所思” “所想” “所虑”.
- 这些都不是 “道” / “佛”
- 自我提醒: 不是不是. (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容易陷入虚无主义)
- 肯定: 我是
- 我的本质是 “道” / “佛”. “道” / “佛” 包容一切, 允许一切, 一切都好.
- 我的本质是”真善美”. 常在不变为”真”. 包容一切为”善”. 无漏不缺为”美”
- 自我提醒: 接受一切, 一切都好.
- “参”我是谁?
- 一个习惯性的自我提醒, 我是那”见闻感, 思想虑”吗? 不是…
- 那么 “我是谁?” … (一片空, 思绪断档就对了)
修行方法上的一些小经验, 供参考:
- 由呼吸法入门, 最为安全. 譬如: “观呼吸”, “数息”, “随吸”
- 求”无求”, 执着于”不执着”是很好的开始. 是一种以毒攻毒, 用魔法打败魔法的方法.
- 牢记”无求”/“不执着”是根本, 用”不是不是”/“接受一切”/“参”的方法可行.
- “观念头”可以较快的静心, 但不要太用力, 太执着. 避免头上安头.
- 刚开始可以刻意训练一下, 方法上是类似于用眼角余光去扫视念头, 而不是紧盯着有没有念头.
- 不要影响正常生活, 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念头随时有, 没观到不亏, 观到了大赚.
- 比较熟练后, 可以尝试观 “这是一个念头…”, 这是一个死循环, 可以把大脑直接干到当机的…
- 在, 觉. 恒在, 恒觉.
- 不是”明心见性”, 不是”开悟”.
- 修行能做的只有减法和擦拭, 没有努力, 没有追求, 没有执着.
- 时机成熟了, 是”心自明”,”性自现”,”悟自开”.
- 道法自然, 自然做功最小.
- 大脑参与的越少, 越自然. 谓之无为, 而无不可为. 自然无为方是捷径.
- 相信一切都好, 不排斥, 不抗拒, 全然的接受, 臣服. 对于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感受, 如痛苦, 焦虑等等. 要减轻和脱离, 此法最佳!!!
- 观察到”贪恋”/“执着”, 提醒 “不是不是”, 或用一个参, “谁在贪恋?”/“谁在执着?”
- 万法归宗, 大平等心, 平常心.
- 人人有道心, 有佛性, 物物存在即合理, 皆是”真善美”的组成部分. .
- 法逐于人, 自然归宗. 人逐于法, 弯弯绕绕.
- 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就是最好的法. 太多的人, 是经历了无法承受的痛苦, 顿悟. 要修行的, 渐修后顿悟.
- 救世者不高, 损人者不低. 救人先救己, 想一想, 我是”谁”? “谁”要救人?
- 知行合一, talk is easy show me the behavior!
写在最后
关于文中介绍的修行方法, 我是确信无疑地可以一路用到底的.
就如同做一个实验, 有了直觉和理论支持的预期结果, 也相信方法是对的, 就心无旁骛的坚持.
因而后续的经历和体验都不重要, 后续随着本心, 看要不要记录吧.
即便说真有个见性, 有个开悟. 那能走到哪里, 不重要. 要花几年, 几十年, 还是几辈子, 也不重要.
这些, 也只是头脑的东西.
原创于 DRA&PHO
转载自 知乎, 者也, 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