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路-总纲

总览

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和思考, 自己要走的修道之路基本也就定了下来.
此系列, 会记录自己修道之路中的探索和心得.

方法论

最先要强调的就是方法论, 因为这是思维/认知的本.
因而, 我对待事物和概念, 其本, 也可称之为锚, 就是本位方法论.

本位方法论, 大概也可归类于朴素辩证法. 核心要点如下:

  • 本: 一定范围内的普适性, 规律性, 绝对性.
  • 位: 相(第四声). 相对性, 相互关系.
  • 无位可本, 无本可位, 本位一体, 本位相生.
  • 本非本, 由位生本.
    • 没有什么绝对的本, 不存在普世的真理.
    • 本, 只能由一定范围内的位, 总结归纳思辨出一个暂时的本, 也等同于一个暂时的位.
  • 本无位, 由本生位.
    • 世界上本来是没有位次之分的. 没有本的概念, 也就不会有位的概念.
    • 因为”我”这个想法, “有无”,”美丑”,”善恶”这些个概念, 以及一系列其它的本, 才生成了诸多位次, 相对性. 本位由此相生, 成长.
  • 无所位而生其本, 无所本而生其位.
    • 此句放在人文环境中更容易理解. 会有自己认为的本和位, 别人认为的本和位之分.
    • 无所位: 不能先入为主的以别人当前所处的位次, 就直接来评判一个人. 即不以任何自以为是的本去判断位. 破除任何前提和固有思维, 客观地观察/体验.
    • 生其本: 这样, 才可能基于客观地观察/体验, 去认识到其他人或事物的较为真实的一面, 找出别人所依赖的本.
    • 无所本: 不以任何自认为的本为本, 放下一切固有观念. 而是找出对方认为的本作为参考体系, 来考察研究对方的行为.
    • 生其位: 只有这样, 即自己心中无本, 以观察对象之本为本, 才能正确的预判他人的位次和自己所处的位次, 并决定后续行动.
    • 举例1, 电视剧 <天道>中的丁元英就是这么一个法无定法, 不拘一格的怪才.
      • 商战中, 他自身是空的, 自己只有一个无本之位, 即最终目的. 为了这个目的, 他会去分析他人的执着, 以此为本, 分析他人后续可能的判断和行动, 最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
    • 举例2, 王阳明的几次军功. 大多是在兵力的绝对弱势之下, 使用的攻心计.
      • 绝对弱势下却镇定自若, 敢于”铤而走险”, 说明王阳明是一个放下自我的人, 他的行事方法并没有一个固守的”本”, 而攻心计成功的前提就是识别出他人的”本”.
      • 王阳明南赣剿匪时, 有著名的 <告谕浰头巢贼>, 从内部对土匪进行了分化. 为何只对浰头的巣贼写了劝降书? 敌方有真投降和假投降, 如何区分?
      • 首先, 王阳明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 如穷山恶水出刁民, 或者土匪都是十恶不赦的, 只能武力解决. 以此, 才会去思考内部分化的可能性.
      • 再者, 王阳明调查了主要匪患首领的背景, 是自小好逸恶劳, 还是为生计所迫. 以此为本, 区别对待. 结合投降的时间和投降后的行为, 综合判断真降还是假降.
      • <告谕浰头巢贼>, 也是王阳明在前期剿匪时发现土匪们日子过得真不怎么样, 大多是走投无路, 落草为寇. 换位体察, 有感而发, 情真意切.
  • 本位问题的矛盾和解释
    • 如果存在绝对真理, 那么本位问题的假设, 本只是一定范围内的本, 就是错的.
    • 如果不存在绝对真理, 那么本位方法论就成了绝对真理, 相互矛盾.
    • 其一: 由于是否存在绝对真理存疑, 因而只能用逼近法. 对我而言, 此方法是当前最好的逼近法, 能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客观观察事物和现象, 从而避免的思维和认知上的作茧自缚.
    • 其二: 矛盾是逻辑学上的概念, 本位方法论默认逻辑学也只是相对真理, 有适用范围. 完全允许出现否定逻辑学的事物和现象. 否定逻辑学后, 不存在绝对真理就是绝对真理, 类似于这样的句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其三: 如果逻辑学为绝对真理, 那么本位方法论的假设错误, 到时候扔了就是, 一样达到了寻求绝对真理的目的.
    • 综上: 如果绝对真理存在, 用本位方法论可以逼近绝对真理. 如果绝对真理不存在, 那么本位问题的假设正确. 总之, 本位方法论可堪大用!
    • 补充: 逻辑是我获取外部信息时, 极其依赖的理论基础, 是我会坚持的本/锚. 这直接导致了我看很多灵修或宗教类的书籍, 会感觉看不下去.
  • 本位关系应用举例
    • 哲学. 由本生本. 哲人自己选一个本. 譬如: 存在, 思考等等, 结合少量经验性质的位, 进行一番形而上学的高谈阔论, 形成自认为的本.
      •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心主义, 在本位方法论下就是个自相矛盾的笑话. 一个唯字, 就预设了前提, 固定了本.
    • 数学. 由本生本. 本就是公理, 是先验的, 无需证明的, 进而基于逻辑学, 推论出一系列的本.
      • 典型如: 欧氏几何, 罗氏几何, 黎曼几何. 假设的公理不同, 推导的结果也就全然不同.
    • 物理. 本位互生. 目前借助于数学, 本远远走在了前面, 对位的观察手段跟不上了.
      • 这是我最推崇的一种模式, 这种对”位”的开放包容的心态, 对旧有的”本”的理性质疑, 我愿意称之为科学的精神.
      • 随着科学的普世化, 如今的”科学”二字, 一些人对其我正它邪的维护行为, 越来越像一个守旧的宗教.
    • 人文. 有位无本. 因而人文学科大多数情况是各说各的, 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尝试借助数学作为本, 但效果不好.
      • 人文的本是人性. 以下可以认为是个假说, 但每个人都有机会, 也只能亲自去验证这个假说.
      • 人类内在的本性是: 永不忘却的合一和完美. 因为皆自道而来, 所以必向道而去.
      • 每个人意识里是孤独和缺失的. 因为只有这样, 才有机会体验合一和完美.
      • 当通过感官和思维向外追寻这份本性时, 必然演化为贪婪和恐惧.
        • 由于这份缺失感, 就会不停地向外索取, 以填补自己的缺失, 期望以此充实自己. 是为贪婪. 永无止境.
        • 意识以群体为本时, 会希望自己成仁成圣, 救苦救难, 希望所在的群体能达到自己心中的完美, 这也是一种贪婪.
        • 由于这份缺失感, 会觉得失去一些东西时, 自己会变地更不完整, 损害了自己的完美程度. 是为恐惧.
        • 意识以群体为本时, 会自觉维护此群体的利益, 以此获得一种归属感. 本质是一种害怕失去的恐惧.
      • 向内寻求这份本性时. 可以最终体验到自己就是合一和完美. 无需获得更多, 也没什么可以失去.
        • 亲证感官和思维的断续和生灭.
        • 亲证有物混成, 万有合一的完美.
        • 至此, 逻辑上便是到头了.
        • 再言便是: 无孤独无缺失, 无合一无完美; 无本, 无位; 无对立, 无统一; 无有, 无无, 无他, 无我.
        • 万物当下都展示着自己应有的相面, 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 既完美又缺失, 既天堂又地狱.

起疑

思维会作茧自缚式的把自己保护起来.
所谓的信息茧房, 是自己的思维造成的. 互联网的分发机制不过是发现了这个需求, 加以强化.
这个茧, 他人是破不得的, 从外部破, 那是暴力强拆, 只会激发起自我和思维的抗拒和害怕, 把自己包裹的更紧.
只有自己破茧而出, 才能化蛹成蝶.

闻道

互联网时代, 信息爆炸, 若能开放心态, 放下成见, 加以筛选, 闻道的机遇还是很多的.
遇到一本好书, 遇到一个经验分享, 对比不同来源的资料内容, 逐步质疑排除, 从而获得佛/道/神的核心观点并非遥不可及.
反而是以前那种拜师学艺的方式, 对入门者而言基本就是碰运气. 能人异士, 高僧大德属于稀缺资源.

明心

唯”观察”二字. 每个当下的观察, 持之以恒的观察.
以达到每时每刻, 不忘不丢, 内化为习惯的”觉知”.

见性

携诚心, 寻真师, 消融自我.
烦恼即是无上菩提, 人世方为究竟道场.
所谓”得道”, 不是知识, 不是用来学习和理解的, 是超出思维领域的.
必须真正亲自, 去感受道, 去体验道. 这是一段旅程, 这是一份经历.

入道

辨别隐藏于深处的自我和执念.
不好为人师, 不求改变世界, 无善无恶, 众生平等.
无我, 无所求, 无分别, 真正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悟后起修

修行的过程, 弃智绝圣! 坚决不做大脑, 思想, 概念的奴隶.
有曰: 道为常道, 法无定法. 即便体验了道, 依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处理.
体验了涅槃, 放下了得失心, 不执著于成名成仁成圣, 大脑和思想就可以成为有用的工具.
往后的路, 依旧是选择, 真正自由的选择: 如何对待每个当下, 如何走下面的路.
生而为人, 是实实在在的位次所在. 无所本而生其位, 当下承担.
若能力所及, 希望自己能在灵性和理性之间, 建立起一座桥梁, 成为一名小小的翻译者.

个人求道:

  • 身外求物, 身外之物, 身外无物, 可得安心;
  • 心外求身, 心外之身, 心外无身, 可得道门;
  • 道外求心, 道外之心, 道外无心, 可得本源;
  • 弃智绝圣, 当下承担, 物身心道, 不求而得.

社会发展:

  • 基于人性, 形成理论, 不求大同, 自由博弈;
  • 正向激励, 负向反馈, 人心波动, 遵循数理;
  • 夏虫井蛙, 各有其命, 鸿鹄燕雀, 各安其位;
  • 顺势而为, 主观能动, 实则无为, 皆由天命.

参考资料